王斐 2016
习练太极拳多年,越来越感到太极的博大精深。太极讲“道法自然”,说的是太极内涵和太极的至高境界。太极拳是太极的行和术,是通过行与术的运用和修炼,实现其内涵的道法和精神。因而,讲到太极不是一般认识上的太极拳,太极拳的习练是帮助人得道,通过贯穿于太极精神和原则的要领要求与规则,使人在习练时体会、顿悟、吸收、提升,使自己真正融于道法之中。现于行而达于道。
太极讲阴阳。常言说的阴阳平衡,就是太极之道。天地、上下、内外、方圆、刚柔、虚实、明暗、男女、矛盾等等,都是一阴一阳。阴阳相生相克,互为依存。阴阳平衡,则道法自然。
太极拳要求:上下相合,内外相合。合即和。合为一体,则无所畏惧,攻防自如,合讲的是配合、适合、相合,合则和谐、和顺、和气、和善。合是手段,和是目的。天人合一,也是天人祥和、相合。和,就有了道。
拳亦称拳术。拳是行的变化,术则是拳的运用。无拳便无术,只拳不术,不能称其为拳。拳术的运用,并非一味讲对抗、搏击,讲的是把科学的术融于、变通为本身生命和生活的法则,达到一种自然与顺随,圆满与快乐。拳按要求行,术也便会自然而得。
太极拳所见门派较多,得道者寥寥,大多只为拳术而拳术,并非因太极拳而求太极道,但不管什么太极拳,要领却一致相通、相同,万变不离其宗,渊源为一。我喜爱太极拳的原因,一是因为太极拳是国粹,是中华民族人文文化和精神本质的一种深刻体现;二是太极拳习练后可以强身健体,让人自我开发和利用身体极限,达到意志和精神的和谐自然、超凡脱俗。太极可让人在阴阳辩证中求和谐、求生存、求发展。这就是道。
太极讲以柔克刚,以静制动,蓄而后发等,中国人讲先礼后兵,以守为攻。都是体现了一种含蓄和修为,一种柔化和坚强。
太极拳的要领讲,行架时虚领顶颈,沉肩坠肘,屈膝松胯,含胸跋背,意守丹田,连绵不断,中正松柔,刚柔相济;推手时要求不丢不顶,粘黏连随,引进落空,借力打力,意念为先等。
“中正”,要领之一。做人也要中正,不偏不倚,要正直、正派,行要正,神也要正。中正则是非明辨,黑白清晰,美丑分明,中正则不生邪气,诚实守信。中正就有正气,心怀坦荡,光明磊落。中正之道,人生一道。
“松”,要领之二。太极拳的松就是放松,但放松是相对的,并非松到没有一点气力和形象。松讲的是意念放松,外形则放松,要松下来,把自己原有的力化掉,产生一种条件反射式的太极力。放松就是放得下,放下自身的人为之力,人为之烦恼。放下便解脱。松则活,活则能变,变则能通。圆活、多变、自然、通畅就是松的目的。做人亦如此,放松则神清气爽,压力尽解,放松就会平心静气。松就会圆活,不会钻牛角,便会积极适应。松能多变,多变即能善于创新,不在一条道路走到底。松能通畅,做人做事,皆求顺畅、通达,不通则滞,滞者生硬、僵化,矛盾顿生。松是行松神不松,力松气不松。松是意境的超脱,是舍得之法,去欲之道,变通之基。松则宁静致远,宠辱不惊。
“刚柔相济,以柔克刚”。做人有骨气,有志气,有血气则刚,但也要温柔,善避锋芒。柔并非柔弱。柔是谦让,是自身内秀的品质,也是克敌制胜的法宝。刚柔之道,如常言所说:说话软,做事硬。不能一味没有回旋,也不能柔到随意被欺而显软弱无能。刚不过分张扬,柔不一味退让。刚则无所畏惧,柔则上善若水;刚则勇猛顽强,柔则虚怀若谷。刚毅又柔美,果敢又温柔,刚柔相济,此为刚柔人生。
“粘黏连随,不丢不顶”这是太极推手要求。意思是两人推手要顺随,轻轻相粘黏,你来我往,有防有攻,暗藏杀机,但又彼此间不让对方感觉到,想跑跑不掉,想进进不来,始终无丢弃和顶撞之感。目的是不让对方离开自己设计的圈子。虽是暗藏杀机,处处都有发手时,但彼此间却和谐相处,从不先发制人。所以,推手之道,就如与人、与社会、与自然相处之道,相互间不离不弃,互相照应,和谐共处,顺其自然。
太极之道,融万法于其中,精彩奥妙之处不胜枚举。而道法之中又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和做人的道理。所以,太极道,人生道也。

侯氏太极拳会
电话:18292011138
微信号:houstaij
微信公众号:houstaij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