胡树功:
2009年一个偶然机会,我经人介绍,认识了侯氏太极拳的掌门人侯转运老师,于是跟随侯老师学习侯氏太极拳。由于腿膝有病,开始时我对能否学好侯氏太极拳还心存疑虑,侯老师知道后,鼓励我说没问题,坚持半年就会见效。于是在侯老师的指导下,我开始学练侯氏太极拳。学会75式拳架后,我每天坚持练习6~8遍,冬夏不惙。侯老师常给我以及时指点,并询问我膝腿的感觉情况,要求学拳治病要循序渐进,劳逸结合,持之以恒。开始时架子可以高一些,下蹲的动作能做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,不要勉强,以后身体素质提高了自然会做到位。如此练习大约半年,我的膝关节炎便感觉逐渐好转,先是疼痛逐渐减轻,后来慢慢的就不痛了,练拳时能站稳了,腿也能踢高了。2010年6月份学校组织给职工体检,我的血脂也降到了正常值。甘油三脂从08年12体检时的3.2mmol/L,降到了1.63mmol/L。这使我大为惊喜,此后就更加努力的学练侯氏太极拳。
张占永:
那是在我大三学校放暑假的时候,我有幸认识了侯转运老师。那天刘老师正在给我纠正拳架里面的伏虎和擒拿,这两个动作自己做着总感觉别扭,这时站在一旁的侯老师给我说:“小张,打拳要用心去打,要去体会拳架动作里面劲路的走法”。侯老师说我给你做一下伏虎这个动作,你体会一下,他让我从后面抱着他,我刚从后面抱着侯老师,忽然感觉一下抱空了,脑子蒙的一下,自己已经从侯老师后面摔倒在斜前面几米远,太快了,我躺在地上脑海中一片空白,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是怎样被摔在前面的,侯老师赶忙上前把我扶起来,我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了太极拳功夫的厉害。2007年2月12号,我正式向侯转运老师递拜师贴,正式成为侯老师的弟子。
吴星:
二零零八年八月一号至二十六号,我与秋林共赴西安,继续学习侯氏太极拳。第二日与占永一推手,才明白在不在师父跟前的差距。师父依旧神采奕奕,在西安的时候,师父几乎每天都陪着我们,口传心授,循循善诱,感动的无言表达。我们开始学习功力架,练第一天,就感觉这是个好东西,紧而后能松,笨拙后而能灵活.接下来又练了四锤,不过一直挥到前两天才有点感觉,师父说是往散手方面的过程。师父说:“低头哈腰,传授不高”。跟师父学拳两年余,低头的问题直到暑假学了功力架才有本质的改观,而且注意力从胯开始转移了,开始注重整体的运动了,这也是学功力架后才真正出现的,慢慢的感受到十二节的转动,而且越打越细腻了,才知道自己之前的粗糙。
严秋林:
暑假在西安时,每天早上十遍套路,完了推手近十二点。饭后休息,下午四点继续。按理这种强度之下我身体是承受不了的,可惊奇的是,每日十遍套路下来我竟呼吸平稳,头脑清新,腿脚带劲,很有爬上山顶大吼一翻的冲动。接下来我便有意识的察觉自己的饭量在增加,肠胃的消化机能在不断地改善。回到家后,套路和站桩没有间断,除了感觉身体力量增加很多之外。更让我兴奋的是,我感觉自己的魄力在恢复,作为年轻人应有的魄力在恢复。那时我想,太极必定伴我一辈子。另外,像我们这种强度的训练是苦的,可不管下来再苦再累,我将微笑面对!
太极拳真是有着无为而为的味道,很少有计划、谋算,很多是自然而然、潜移默化。我想象练拳不同层次对应了不同“暗屋”,师父首重是把从甲间出来的徒弟指领到乙间,而非丁间、戊间,更非二间、三间……;徒弟进屋,里边漆嘛黑一片,空荡荡似一无所有,然而又是应有尽有。是有是无只管摸索,好好体会(这是师父说的“练多几遍比啥都强”用意所在了),只要师父前提引领顶事,那便必有所得的。(这又是师父说的“每过来一次,都一定让你们收获一次。”)另外,屋里还是颇有险阻的,免不了一回摔跤二回碰壁之类的。(有回吴星向屋外正聊天的师父嚷:师父,我手伤了,膝盖也伤了,痛!师父笑答:那没事,一会我去给你买“正骨水”……)
“柔架”是让人很舒服的,动作的随意、轻巧,思想的散漫无拘(可不是无所用心)……
“功力架”又是精髓中的好东西,从活肩松胯到以腰为枢,将形、神、力凝聚于一处,心领而神会,方知何而为“力”,何而为“劲”。
如果“膏肓穴”未打开(肩不活),身体力量不能协调,那“四锤”是很难发出浑劲来的。而我现在倒感觉流畅舒展。原来,我们在哪,又将走到哪,师父都无不看在眼里了。
嘿嘿…… 还是那话——师父的姜可真够辣的!
曾晓兰:
暑假在西安的时候,侯老师带我们几个打套路。他打太极之前,先站了一会,那个时候有点纳闷,我们几个都已经在后面站好了,侯老师却站了一会才开始打。每次打太极之前都做站式调节法和三神回收,或者松通养心,然后打太极感觉会更松,更细腻。侯老师那时候应该是在调节什么吧。
曾经问过侯老师,“太极每个动作都要求很精细的?”他说是。那个时候的理解很片面,以为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步子迈开多宽,身子转动多少度,力要多少分之类的。恨不得把侯老师的太极给刻录过来。侯老师还说,每个人的骨架子都不一样,打出来的样子会各有千秋。最近打太极会发现,身体放松了,跟着感觉走,好像不是感觉吧,应该还在摸索当中,渐渐发现,动作跟以前不一样了。也许精细是自我的一种感受,胯部的每一丝转动,手脚的每一丝划动都是非常精妙的。身体越放松,就会感觉越精细,细到每一个关节的细微转动。有时候在想某一动作全身骨架子转动的样子,会感叹,造化怎么会把人创造得这么的巧夺天工?会更加佩服张三丰创造太极的伟大。练太极大半年了,时不时有新的体会,太极很美,相信喜欢太极,坚持练太极的同路人都有这种感觉吧。
上官云:
四十出头的我已被多种不大的病症缠磨了好多年。五一节后,望着我每到下午就肿胀的腿脚,心想试一试吧,也许锻炼一下能有点改善呢。在兴庆宫公园遛哒了几天后,发现了侯老师办的“侯春秀太极拳发展推广中心”,咨询了一番后我决定试着学习侯老师传授的承架太极拳。侯老师安排我先打“云手”,一连打了一个礼拜后,我对太极拳的节奏有所感觉。第二个礼拜开始学拳架,虽然膝盖和腿有点疼,但我还是决定学下去。第一侯老师教拳因人施教、循序渐进,他教的动作干炼、简单,有时我做不来时他会教个小窍门,我一下子就能明白转过弯来。侯老师教的承架太极拳实战性强,学这种拳的我们可以不必混迹于老头老太中间打“太极操”,不仅可以健体,进一步学习后还能防身。到今天三个月已经过去了,我的成绩是体重减了3KG,每天必吃的逍遥丸和倍他乐克已经停服,下午时的腿脚肿胀也大为改善。侯老师又教了我一套治气虚的气功套路。
朱红:
长期伏案工作引发的颈、腰椎疾患折磨了我许久,求医、按摩收效甚微,在老父亲的催促下,我开始去离家很近的兴庆公园晨练。在我绕湖慢走的第三天,看到挂在龙池殿前大树上的“侯春秀太极拳推广发展中心”条幅。
侯老师来了,看了我的样子说“你先什么都不要想面对湖站着吧,等身体好些再开始学拳架。”我按他说的站了不大会儿,赶忙去扶龙池殿角的大柱子,因为我觉得湖水朝我涌来,头晕目眩想要摔倒。侯老师看我的眼光里带着怜悯,说“来,跟我打‘云手’”。他双脚自然分开面湖而立,告诉我“什么都不要想,就是排除杂念”他边做示范边解释道“身体放松,双脚分开,两只手在胸前分别画圆”。
跟随侯老师学习侯氏太极拳转眼已近三个年头,凡事不能坚持的我能在这几百天里勤练不辍,着实连我都对自己刮目相看。有一天我对侯老师说“等我学出点名堂,我想跟您一起合写一本书,您写教、我写学,让更多的人能分享侯氏太极拳的乐趣。”侯老师爽朗地笑答“行!”我沾沾自喜,像是看见了那本名叫《XXXXXX》的书。这个想法每每想及,都令我激动不已。
杨锐:
好久没来看看了,不知道诸位师兄师弟都还好吧。很久也没有见师父了,很是想念。最近自己一直忙于工作,没空去拳会和大家聚聚,很怀念和大家一起推手练拳的日子,牟师兄一直约去他那里集训一阵的,看来近期是无望了,等忙完了一定去上个把月的,提高一下实战水平,牟师兄等我啊。工作虽然忙,但是每天还是抽上一点点时间练拳,每天3-4遍还是不能少的,没有了指导,只有自己凭着记忆慢慢体会吧。现在每次练拳从起势开始身上都有涨涨的感觉,也许就是传说中的气感吧,每天忙完后腰酸腿疼的,练练拳睡的也很香,技击嘛最近就不追求了,先求养生吧。近期有空一定去找师父再给我调调架子。期待和大家见面的日子,希望师父、师兄弟们都能健健康康,开心幸福。
刘驽:
2007年8月我到西安,找到了市武协的办公地点,见到了西安市武协的理事长郭虎。我就向他说明了我的情况,并陈述了我寻师求武的愿望。郭虎听了我的话,沉吟了片刻,就打了个电话。
不一会儿,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、中等个头、体态匀称、面容慈祥的人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一起走了进来。郭虎向他介绍了我,然后对我说,这是一个练太极拳的老师,叫侯转运,要我好好跟侯转运老师学习。侯转运老师把头转向我,笑眯眯地问了我几句话,然后又叫我写了一份希望学习武术的简略说明。
在侯师父和郭虎说话的空挡,我和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谈了几句,他说他叫张占永,是侯师父的徒弟,并且告诉我,侯师父已经五十岁了。这使我非常吃惊,我阅读过一些武术书刊,从所发表的图片上见到过一些太极大家,他们有的腹如怀球、大腹便便,有的皮老肉松、面容苍老,还美其名曰鹤发童颜。没想到,这一位太极拳师父看起来只有三十多岁,实际上已五十岁了。就凭这一点,我就有一种感觉,这位侯师父一定是了不起的,他所锻炼和传授的太极拳一定是了不起的,我这回是找对师父了。
后来,我就利用长假、小长假、公休假等时间到西安,侯转运师父每次都给与我细心的指导,我练拳的兴致越来越浓,效果也越来越好了。2010年4月5日,在清明节祭奠侯春秀师祖的仪式上,侯转运师父正式收我为徒。从此,我成为张三丰派太极拳第十四代、侯氏太极拳第三代弟子。我的武术学习生涯上了一个新台阶,在我的面前打开了一扇太极武术宝库的大门。
侯氏太极
联系电话:18292011138
微信号:houstaij
微信公众号:houstaij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