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转运老师太极讲谈录
1. 刚柔相济
以往一些人喜欢讲太极拳是柔拳,认为软绵绵的最好,实际上这种认识是片面的。世界上的事情,阴阳、刚柔是相辅相成的,偏柔、偏软都不是太极拳,只有刚柔相济,才能完成太极分阴阳和阴阳合太极的运动过程,练太极拳要练到刚柔相济,才算是达到太极拳的基本要求。
2. 刚劲即是骨力
刚劲的来源是什么,实际上就是骨力。练太极拳使骨骼变得既有坚刚之性又有韧性和弹性,各个骨关节具有良好的润滑性和灵活性,使骨骼系统具有健康的生命活力,逐渐练成如合金钢一样的特性,在阳气外发时,骨力就构成了刚劲的基础。
3. 柔劲要练筋膜
柔劲正确的意思应该是顺随而不僵硬的控制劲力,他来自我们的筋膜,筋膜柔韧,变化灵活,为骨力之辅佐,练拳可使筋膜张弛有度,他是变化、转换、速度的关键。刚柔相济则是骨力和筋劲相辅相成的统一和协调。
4. 意念和洗髓
太极拳也叫心意拳,意念带动行气,气使全身各部协调刚柔、速度和力量,所以心意和身体的协调统一就是我们练拳的目的。锻炼的关键是洗髓之法,意念要时刻贯注在全身上下,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分离,这就叫全神贯注,三丰祖师说:“势势揆心须用意”,就是这个意思。久而久之,洗髓功成,心意和身体完成统一,太极拳的锻炼就达到了目的。
5. 要气贯两腿而非只是气沉丹田
有些人练拳经常说要气沉丹田,这是不够的,因为这样并没有完成气的完整循环,在练拳中应做到气至两腿,从而既能补肾健骨,又能使腿部气血流通,避免人老先老腿的结果。庄子说:“真人之息以踵”,就是要使气从上到下完全贯通,达到彻底的身心锻炼。
6. 打手法调动潜能
打手法是太极拳修炼最重要的方法,以此来磨练身心,调动我们的身心潜能,把我们平常所碰不到一些应急情况和劲力的发挥在这里得到反映,使我们得到锻炼。不用打手法而使太极拳修炼成功的恐怕没有,三丰祖师为什么要发明和使用打手法,就是因为这是太极拳修炼的入门之路。
7. 往返折叠
太极拳的劲路是螺旋劲和圆圈运动及往返折叠。在遇敌攻击我时,我以圆圈螺旋运动顺其攻势而走,称为“往”;引敌攻势落空后,我则合劲返回,将敌发放,此为“返”。因“往返”而构成劲路的折叠,形成“折叠”劲,使敌摸不清我的路数,而瞬间被打出。
8. 生根和平衡
平衡有静态和动态两种,在不施以外力的情况下,是静态平衡,这种平衡在外力的作用下就会被打破而倾倒。在承受不断变化的外力情况下,而能保持平衡,是为动态平衡。动态平衡需要有根,我们的根就是两腿,受力与发劲时两腿随势分别成为重心,而不被外力拔起,这就是根,就是中定。
9. 放松
放松包括肌肉放松、骨节放松以及筋膜有度的张弛,内气始终流转全身上下而不散,若没有气的统率,身势就成了散漫,而不是放松了。放松可使意念集中、气血通畅,在行拳时,气如九曲珠,无微不至,则使百脉通行,滋润全身,久而久之,身心健康,腿也能踢起来了,下势也能蹲下去了,身体各部生机都活跃了起来,这就是行拳时放松的结果。若没有真正的放松,就可能损害关节,或者造成气滞血瘀,甚至对脏腑不利。有了放松,身体才能听心意的指挥和调动,才能达到练拳的目的,达到身心的健康。
10.因人而异
练拳是因人而异的,是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而确定的。比如说拳架的动作不能强求一致,不能说一定要把某个姿势或动作做到哪个标准位置,都要根据每个人具体的身体情况和对练拳的感受而定。每个人在练拳的过程中,也是不断在改变的,比如说今天他蹲不下去,可能他明天就蹲下去了。只要他坚持,向练拳的基本要求上不断靠拢,他就能够不断取得好的回报,最终达到较好的水平。
11.顺随
顺随就是自己感觉不别扭。动作能顺随,关节就不会损伤;身体能顺随,僵力就能够去除;气能顺随,血脉就能通畅;心能顺随,就能把握万物之根。
12.呼吸自然,气要通顺
行拳时,不要着意呼吸,应采用自然呼吸法。要达到顺随,呼吸也要保持自然,用意控制往往适得其反。以自然呼吸,带动全身的气通顺运行,这样才能使气血正常流通,滋润各处。着意不对,应在有意无意之间,以顺随自然为好。
13.提气补肝,沉气补肾
肝的功能是气血的生发,以拳势动作引导气向上升动,符合了肝的生发之性,所以补肝。肾的功能是气血的收敛,以拳势动作引导气向下降收,符合了肾的收敛之性,所以补肾。肝肾强健了,身体的基础就打牢了,生活、练拳、行功则都是同一件事,修养还可以进一步得到提高。
侯氏太极
电话:18292011138
微信号:houstaij
微信公众号:houstaij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