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合一太极
我所认识的侯氏太极拳
来源: | 作者:侯氏太极 | 发布时间: 2022-06-01 | 31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我所认识的侯氏太极拳

吴光绘2018.8.11


大家好!我是吴光绘,来自浙江温州市苍南县,是上海侯氏太极拳林泉宝老师的一位弟子。原来我是想随林泉宝老师一起来西安参加侯氏太极研习大会,但林老师因考虑年龄大,不方便出远门,就委托我来参加大会。我很荣幸,能来参加侯氏太极拳研习大会并进行讲演。




2006年我开始学习和接触太极拳,但当时对太极拳的感悟并不深。2009年我随恩师陈泽勤先生习练八卦掌,陈老师给我讲西安有一支传自道家的赵堡侯氏太极拳,我起初接触,感觉该太极拳没有发劲,软绵绵,说实在话,感觉此拳适合年老体弱者练习,没有什么用,所以看不上这个拳。但是我又想,既是来源于道家的太极拳,必然有可取之处,或许从这个太极拳中能学到不同于以往太极拳的东西,最后也就跟随陈老师学练了起来。

在侯氏太极拳习练中,我感觉和我以往学的太极拳功效完全不同,自己的身体变柔和了,特别是此拳架轻灵圆活,虚实分明,使得我的四大节两膀两胯逐渐活起来,八个小节也依次活了,当初习练其他太极拳出现的不良反应,都一一得到改善。后来,我从书籍中学习了传统太极拳的拳理,在不断的练习中,我发现侯氏太极拳和古老的太极拳理论具有完全的一致性。从而真正认识到:侯氏太极拳才是完整传承下来的古朴太极拳,是中国传统太极拳的活化石。

2016年,我在网上和林泉宝老师交流,得知林老师要收一批弟子,传授侯氏太极拳,因此我到了上海拜师,随林老师继续深入学习。



传统三合一太极拳是一种古老的太极拳,它是由张三丰祖师传山西王林桢,后再传河南温县的赵堡蒋发,至第六代传人神手张彦,由张彦传其儿子张应昌,再传其后人张敬芝,再传侯春秀先生,形成了赵堡承架三合一太极拳传承谱系,现在命名为赵堡侯氏太极拳。

此拳架处处体现出领落的特色,这也是和别家太极拳不同之处。侯氏太极拳在行拳走架过程中,始终保持中正平圆,轻灵柔活的特点,式式体现出梢节滚圆、中节转圈、根节划弧的三维立体圆,整个拳架从转大圈到小圈,通过裆胯和脊柱的运动,使人体上下相随,内外相合,拳架至始至终绵绵不断,犹如长江黄河之水滔滔不绝。通过圈套圈,圆套圆,使人体不停在画太极图,做到天人合一。侯氏太极拳具有三合一拳法体系,外在形式和内劲变化在拳架、打手和散手中都是一致的,打手应用都在拳架中,因此练拳架,就是练打手,就是练散手。

侯氏太极拳的拳架中,有一个拦扎衣势,此即是双手画阴阳鱼动作。通过裆胯的虚实变化,带动两手上下左右阴阳变化,右手画6,左手画9,从而完成背丝扣。接下来下一势是白鹤亮翅,这个式子其它太极拳都是没有的,它正是前面拦扎衣的相反动作,右手原路返回画6,左手原路返回画9,从而完成正反阴阳鱼。这正是太极拳打手的动作,这点正好符合太极拳界一直传说的“拳架即是打手,打手是检验你的拳架”的说法。在拳架中还有许多动作,如琵琶势,有下琵琶和上琵琶动作,正好一下一上,这些我不多讲。其实练习侯氏太极拳的拳架,即是求圆、求化劲的过程,练习中不断磨去你的棱角,从而周身不断的由松至柔,由柔至刚,直至刚柔相济。

作为侯氏太极拳的习练者,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是一门优秀的道家拳术,它是道家的太极丹功动功,它是中国古代先贤代代相传、延年益寿的养生术。它通过外在形体修练,从而带动内气在身上的循环流动,从而打通全身的大小周天。同时侯氏太极拳也是一门高深的技击术,通过由裆胯启动,调节人的全身阴阳变化,不与外力相抗,借力打力,其柔似水,化而无形,其硬如刚,刚发而出,注重化打合一。

尽管侯氏太极拳相当优秀,但是大多数太极拳爱好者都不了解此拳,正如先贤所言“太极三合一,承架传授稀”。作为我们这一代,要承担起这个责任,要继承祖先的传统三合一太极拳的完整体系,学习其拳架及深层的内功心法,并将其发扬光大,为人类的健康服务,这便成了我们赵堡侯氏太极拳传承人的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今天咱们侯氏太极拳研习大会这个平台,让我们大家相识,让我们大家能团结起来,在新的时代里,使我们的太极拳能发扬光大,造福于人类,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。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得到各位前辈、老师、师兄弟的精心指导。




        侯氏太极

        电话:18292011138

        微信号:houstaij
        微信公众号:houstaiji